当前位置:首页 > 农商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与园林设计

君问归期未有期2022-12-03 15:21农商174

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园林规划与园林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哪2个方面的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分析:

建筑规划布局分析、景观设计条件分析等设计前分析,周边竞品项目案例分析,设计概念演绎等。

总平面图:

包含主题定位、彩色总平面、功能、空间、道路交通、景点布置、视线分析等

竖向设计:

设计地形标高、建筑道路及水面的标高关系,主要景观轴线剖面图

各分区景观平面图:

需表达清楚项目的总体景观及各节点效果

景点效果图:

主要景点的设计效果图及景点意向图片(配文字说明)

绿化景观分析:

软景概念,表达空间关系、色彩关系、群落关系、标志树种位置、栽植效果意向等。

园林设计主要做什么?

园林设计专业核心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其专业知识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等。

1、城市与区域规划:即区域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尺度上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以及交通等;

2、城市设计:城市需要人们去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这些界定了城市的形态;

3、风景旅游地规划:包括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

4、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自然地,如湿地、森林,也需要人们去设计;

5、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6、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规划和设计;

7、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扩展资料

设计原则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园林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常识是什么?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地建设施工的前提和指导,是施工和定点放线最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运用植物、水体、建筑、山石、地形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艺术规律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绿地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首先考虑规划设计的意图和构思,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体现不同绿地的不同特点。

在细部设计上,要考虑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地形园路设置的合理性,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投资,要研究园林建筑设施的形式、数量和设置布局的合理,远期与近期景观效果的协调等问题。

在进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必须协调好上述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园林施工人员也必须在了解园林规划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园林工程施工。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

1.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1)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2)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重视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3)要继承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借鉴国外园林的有益成分,使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创新,不断发展中国新园林。

(4)园林规划设计要与施工和养护管理紧密联系。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1)要根据设计绿地的功能、性质确定主题思想和造景形式,即意在笔先。例如,医院绿化就要以卫生隔离、病人疗养、创造景观为主题进行园林绿化设计。

(2)要根据工程技术要求、经济水平、种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来进行园林设计。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例,耐荫植物应选择种植在背阴面、水生植物应择水而居,喜光植物要给予足够的阳光地带供其生长等。

(3)园林绿地要按照绿地功能的不同来分隔景区。

(4)园林设计要根据绿地原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环境景色,巧于因借。设计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艺术境界。

(5)园林规划设计要赋有诗情画意,讲求意境,这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色。

(二)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

(1)主景升高法。

(2)中轴对称法。

(3)风景视线的焦点或终点法。

(4)动势集中,众星捧月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烘托主景。

(5)中心、重心法,即把主景设置在园林中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

(6)渐次法,即把主景安排在动态景观序列的终点。

2.对景与障景手法

(1)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例如,广场焦点、入口对面、湖池对面等。

(2)障景:在园林绿地中遮挡视线、引导空间的屏障景物。

3.夹景与框景手法

(1)夹景:在游人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

(2)框景:四周围框而中间观景。

4.层次与景深手法

景观分为前景、中景、背景或近景、远景,从而体现出景观的层次感,有景深效果。

5.借景手法

借景是将园外景物“借”到园内,融为整体景观范围的方法。可分为借物、借声、借色、借香等方法。

6.点景手法

点景是园林中对景物的命名、题咏和导游介绍。点景方式有楹联、匾额、石碑、石刻、宣传装饰等。

在我国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中,各种的楹联、诗词和景点命名,都是点景应用的范例。例如,苏州园林中的“与谁同坐轩”(对:清风明月我)、爱晚亭等,以及黄山的迎客松、颐和园的万寿山等,都是应用命名的方式来点明主题的。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形式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为整形式、建筑式或图案式园林,是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例如,北京的天坛公园、天安门广场绿地,南京的中山陵,大连的斯大林广场,杭州的岳庙等,都属于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平整,或呈阶梯状平面,地形纵剖面均由直线组成。

(2)水体外形轮廓为几何形,驳岸整齐。在园林中常见的水景类型以整形式水池、壁泉、喷泉、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主体。

(3)建筑常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建筑群的布局也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方法,并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来控制全园。

(4)园林中的道路广场的外形轮廓也为几何形或规则式,并以对称或规整式的建筑群、林带、树墙等来围成封闭的草坪和广场空间,道路多由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

(5)花卉布置多为图案式毛毡花坛、花境为主,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种植为行列对称,以绿篱、绿墙来划分空间。有时树木也进行整形式修剪。

2.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这一类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例如,我国留存至今并发扬光大的古代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等,现代园林——北京的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广州的草暖公园,天津的水上公园,上海的长风公园等,都属于自然式园林的范畴。自然式园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地形地势多利用自然地貌,或自然的地形与人工的山丘水面相结合。地形断面起伏,成缓和曲线。

(2)水体形式多以溪流、池塘、瀑布、叠水、湖泊等作为同林水景主题。驳岸线自然,多采用自然山石堆砌或做成缓坡状。

(3)建筑群不要求左右对称,个体外形也不要求对称,全园不用建筑对称轴线来控制。

(4)道路广场采用自然形状,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自然形式的树丛、林带等来组织空间。道路采用自然式的平、竖曲线。

(5)花卉栽植多用花丛、自然式花带等。一般不用绿篱和毛毡花坛。

(6)树木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不讲求行列对称。多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自然美。

3.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相结合的园林形式。在园林绿地中,绝对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一般并不多见,常常是两种形式的结合。我们所说的规则式园林或自然式园林,也不过是看全园整体布局上是以规则式占主体,还是以自然式占主体了。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类型

园林规划设计一般包括有公共绿地绿化设计、城市社区道路绿化设计、居住区(社区)绿化设计、单位附属绿地绿化设计以及宾馆庭院、公共建筑、各类公园、风景区的园林规划设计等主要类型。

1.公共绿地绿化设计

(1)公共绿地绿化设计:公共绿地绿化是城市社区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市政投资,经过艺术布局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园林设施,对市民公共开放,供市民游览、观赏、休憩及开展文体活动,以美好城市社区、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园林绿化。

(2)公共绿地的设计类型:公共绿地的设计类型有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体育公园,街心广场,纪念性园林等。

(3)公共绿地的设计原则:

1)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主,强调植物造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要体现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巧于组景,创造特色。

3)要体现地方园林特色和风格,不同绿地有不同景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总体设计要注重利用现状自然条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园景与街景融为一体。要避免景观的简单堆砌和重复。

5)依据城市社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和年龄段游人的活动内容需要。应根据需要设置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文化交流区、安静休息区等。

2.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以“线”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城市社区各个角落的城市社区绿化形式。联系着城市社区绿地中分散的“点”和“面”,组成完整的城市社区绿地系统。

(1)城市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绿地主要是指城市街道绿地、花园林荫道、滨河道,以及穿过市区的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立交桥等交通设施的防护绿地。

(2)道路绿化的设计主要类型:包括行道树绿化,道路林荫带,交叉路口中心岛绿化,立交桥绿化,高速干道绿化,滨河路绿地。

3.居住区(社区)绿化设计

居住区绿化最接近居民,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使用率最高的绿地类型之一。居住区绿地在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创造景观环境、通过户外活动场所、积极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1)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类型:居住区绿地分为集中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楼间绿地),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地,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绿地。

(2)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原则:

1)科学原则:要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同步,以保证居住区绿地面积的科学合理;要充分利用居住区原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要以绿化为主,注重改善环境;要以乡土树种和养护简便的植物为主要植物素材,适地适树,合理设计植物群落;要与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相协调一致。

2)生态效益原则:改善小区整体生态环境。

3)美观原则: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借鉴现代城市社区景观和环境艺术设计手法提高设计水平和审美情趣。

4)实用原则:力求绿地设计方便实用,提高绿地和各类环境设施的使用率。

5)经济原则:考虑降低建设工程投资和后期养护费用。

4.单位附属绿地绿化设计

(1)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类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主要包括机关、厂矿、学校、医院等具有专属性质,为特殊人群服务的绿地设计。

(2)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原则:

1)根据不同单位附属绿地的性质、地段和服务对象进行设计。

2)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利用和满足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达到减弱或消除一切外在的,不利于健康和环境美化的因素。

4)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

(3)单位附属绿地植物选择:

1)杀菌植物:例如,油松、白皮松、雪松、侧柏、樟树、桉树等。

2)抗污染植物:例如,臭椿、柳树等。

3)抗逆性强的植物。

4)无污染植物。

园林规划的解释

园林规划的解释

园林规划

园林规划(garden planning,landscaping planning),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规划;面积较大和复杂区域的规划,按照工作阶段一般可以分为规划大纲、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园林规划的重点为:分析建设条件,研究存在问题,确定园林主要职能和建设规模,控制开发的方式和强度,确定用地和用地之间、用地与项目之间、项目与经济的可行性之间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发展历程

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年的历程,并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厚的印迹。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市总数已经达到661个,包括139个国家园林城市,除此之外还有30个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园林城镇。这其中包含了无数城市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最重要的还有城市规划师们的思想精髓。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