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寒食节 什么是寒食节及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